五某液,就是多数人都知道的那个著名白酒品牌,和中国诗歌学会联合搞了一个“五某液杯”诗歌大赛,号称面向全社会征集作品,奖金包括“特等奖10万元现金+10万元五某液定制产品……”等等。
此外还有一等奖的某得主,是大学博导、诗歌评论界“评委专业户”(曾在我母校任教,骄傲中);二等奖名单中,有知名作家、冰心散文奖得主,有珠海市文联干部;三等奖中的吴某某是作协会员、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……
这些早已声名在外的“大咖”们亲自下场与民间写手争夺奖金,颇有点姚明参加幼儿园篮球赛并疯狂灌篮的意思。
不过这事也不好眼红,人家愿意参加,谁也没有权利反对,而且获奖了,应该也是实力使然,肯定跟名气和影响力无关。
说到实力,其中一首特等奖作品《杯中酒从哪里来》,还是把我震惊了。就是这首诗,捧走了五某液的10万元大奖。
这么做大概有个好处,万一以后茅台也搞一个诗歌大赛,这首诗把五某液替换成茅台,没准还能拿一次大奖。
五某液作为金主,把奖发给谁按说也轮不到别人说三道四,但你搞营销就搞营销,非要包装成什么诗歌大赛,还用了中国诗歌学会这么大的名头、煞有介事地全国征文,最后把奖金分给业内大佬、硬广文案,让读者产生生理不适,这就属于附庸风雅、吃相难看了。
有普通作者发现他们的投稿不少都是“0点击”,直到获奖名单公布都没有被打开过,并好奇最后的名次到底是按什么标准、由谁评选出来的。
不久官方专门发了声明天博登陆,对此的回应是“后台审核不算点击数”。这个属于我的知识盲区了,本人不是技术男,不敢评论。
一些获奖的作品在“中国诗歌学会”的公众号上正在陆续发布,没事的可以欣赏下,就挺…怎么说呢,有趣的。只是这两天质疑的声音越来越大。有的批评诗人为铜臭折腰、甘当品牌“文丐”,有的讽刺作协官员把赛事变成分钱游戏,有的哀叹诗歌早已失去“诗言志”的精神内核、写诗不如写马屁…
平时想喝一口 就着几粒花生米 还有碗腌萝卜条 喝几口十来块钱瓶的烧心二锅头 只有村东头的暴发户回来 从四个车轱辘的后面 拿出瓶像穿着衣服的高级酒 老远就向上挥手 大声地喊:来喝一口 桌上的菜都是好菜 杯子里的酒确实是好酒 但他家里飘荡的空气 差点将我窒息 我赶忙放下酒杯筷子 逃命般离暴发户远去 空气中暴发来铃铛般的笑声 我推来自家那吱呀残门 坐在落尘的寒舍中 随手倒了杯酒 一口吞下了肚 自由的空气中悠哉着几行字: 它娘的 么逼五粮液、六粮液 还是喝老子自己的二锅头舒坦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喝酒
刻意的把商品和艺术结合,怎么都创作出经典名篇!文学作品一旦受物质与财富的绑缚,就掉进了一个难以逃出的陷阱! 不刻意地修饰,不让文学作品沾染铜臭!不让诗歌离开生活这块沃土,给诗歌插上自由的翅膀!不要为写诗而写诗,不为夸奖而夸奖!让文学回归生活,让歌者自由的创作!由心而发,触景生情,情景交融之下,用简单的文字,写出美好,写出情感!让读者赏心,让读者悦目,而产生共鸣天博平台!这样写不好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