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:中国集邮市场基本上处于“死亡状态”,精品邮品系列的价格不及30年前的20%天博最新,打折邮票从5年前的二折三折到“估堆算”“论斤卖”,无数集邮者半生心血化为乌有。
邮票被称为国家名片,是仅次于货币的有价票证,享有国家级别的信用,在中国它曾经炙手可热备受追捧,而如今它声名狼藉尊严尽失、把拥趸的心伤得透透的!
1990年代的新邮票发行量比1980年代是几十倍增长,不仅数量大而且面值高,一套年票的面值需要百姓半个月的工资,从这里能够看出邮票发行部门是把集邮者当韭菜收割的。
邮政部门印刷多少邮票没有监管、自己说了算,在这个前提下,执权者如果起了贪念就可能粗制滥印从中谋利。中国邮政的邮票发行者真就这么干了,而且是一干20年,结果就是严重的“内部通货膨胀”、邮票无底线打折。
邮票折价销售理论层面讲都是集邮者在放血,并不是发行部门低于面值销售底货,但低折扣邮票冲击了邮政利益(用于通信),于是全国各地邮政局联手公安工商管理钓鱼执法,以“低于面值销售邮票违法”名义公开查扣没收百姓合法财产,最终被诉诸法律惊动中央。
当这贼喊捉贼闹剧落幕,邮政形象一落千丈,虽然邮票拥有者可以随意(公开低于面值)处理邮票了,但集邮队伍遭遇了断崖式下滑,从2000万跌落到了200万。
为了挽回影响让集邮者重拾信心,集邮总局多次复制“销毁存量把戏(明里销毁暗中放货)”,无奈韭菜们拒不上当。
“查扣黑邮票”导致集邮市场严重萎缩后,接下来的“快递不准使用邮票”规定如同对邮票“阉割去势”、让邮票彻底失去了站立功能。
1990年代末手机电话迅速普及,通信数量萎缩了千倍万倍;2005年民营快递方兴未艾,切掉了邮政包裹的巨大蛋糕,迫使邮政不得不发展快递事业,但邮政快递规定不能使用邮票,——你邮政局发行的有价票证不能在邮政部门使用,老百姓不服啊,有好事者为此诉诸法律、结果败诉,法律支持邮政快递不得使用邮票。
邮票的第一功能通信没了、第二功能集邮爱好者没了,就剩了第三功能邮寄包裹,但快递占据了这个市场的99.9999%,试问“邮票何用”?
虽然邮票用途越来越窄、市场日益萎缩,但不法分子在这一领域很活跃,从世纪初至今假邮票一直与真邮票如影随形,甚至有种“真假参半”说法——集邮和打折票市场的邮票有一半是假的。
邮票最热的1997年我恰好做“邮商”,当时有一种酷似邮票而价格低廉、学名叫“花纸头”的东西在市场流通,销量很大,购买者是初入行的中小学生,因为邮票价格高他们买不起天博官网。
出生于大连,现生活在宜宾和广州。先后使用网名“西旭”“三江方士”。主要研究数学,以揭露欧洲谬论、恢复建立中华数学体系为大任。